心经在线网

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贰、实修篇 三、诸事用心

发布时间:2019-09-21 09:42:52作者:心经在线网

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》--2007年3月28~30日讲于韶关丹霞山锦石岩寺

【贰、实修篇 】

三、诸事用心

21. 取舍

参禅一法,则取舍皆非。念佛一法,则取舍皆是。

禅宗的法门,讲自性平等,无取无舍,无是无非,平等如是。你如果有分别,有取舍,这就错了。因为这是禅宗,「取舍皆非」,不取不舍。

「念佛一法,取舍皆是」:取什么?舍什么?舍娑婆取极乐,舍自力取佛力,舍难行取易行,舍杂行取专念,舍轮回取佛果。所以,净土法门取和舍都对!

为什么呢?因为:

一属专究自心,一属兼仗佛力。

参禅是专门要体究自心的平等之理。自心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,这个你到哪里取、到哪里舍呢?舍也没法舍,取也没法取,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嘛!

念佛固然不违自性平等之理,但必须外仗佛力以显发。你要靠佛力,必须要取佛力,这是两种不同的法门。

所以,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,宁愿执着一些,不是执着世间的事──「执持名号」,执取名号。

经常听到有人用禅理妄破念佛,说念佛是执着,佛法讲不执着,而我们一些念佛人,自己也不明理,也跟在后面附和,搞到后来因药成病,甚至连生活中的小事都不会处理了。所以说,参禅一法,很不适合一般人的根机。念佛法门,巧顺凡夫分别执取的心性特点,你凡夫就过凡夫的日子,老老实实来念佛就好,不要好说半通不通的佛理,以及做不到的大话。

22. 念死

念佛要时常作将死、将堕地狱想。于念佛时,即作已死未往生想。我已死矣,所有一切妄念,皆用不着。能如是念,必有大益。

我们为什么这句佛号提不起来?就是不知道自己要死,老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活几百年的样子。

想到「随时无常会到,我有三恶道的罪业,我要堕落!」这样你的心自然就很恳切。想到「我已经死了,儿孙等一切盘算心思,都用不着了。」这样自然就放得下,当下心里就很清凉,就一句句念佛。

23. 发心

念佛人要发心,发什么心呢?菩提心者,自利利他之心也。此心一发,如器受电,如药加硫。其力甚大,而且迅速。其消业障、增福慧,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。

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。这个心一旦发起来,非常勇猛,非常有力量。增福慧、消业障,不是平常一般善根、一般修行所能比的。

好像什么呢?像电灯一通电,立即就亮了。像炸药,如果不加硫磺,就没有爆炸效果;加了硫磺,马上就起作用。现在讲就是原子核裂变。有了菩提心,就有这样的作用和效果。

那我们凡夫怎么发得起菩提心呢?

菩提心有两种:

一个是圣道菩提心,要靠自己,菩萨才能发得起这个心。

一个是净土菩提心,人人都能发。我们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们自己得到这个法门的好处,「念佛这么好,不费钱,不费时,不费力,是男是女,出家在家,若智若愚,上圣下贤,你都可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──这么好的法门!」内心被这个法门所感动,就希望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有缘的人,先告诉我的父母、妻子、儿女,同学、朋友、同事,然后再告诉一切有缘的人,这样发心就叫做菩提心。

如果你这个心真的发起来,真正是为了利益众生,任何打骂,你都不会退堕。因为佛恩实在很浩大,众生实在很苦恼,这个法门利益实在很殊胜。真的发这样的心,你就不会说「贪图名利了」,宁愿自己饿死,都没有关系!

这样,心很真实,依佛的加持力,你消业障、增福慧,就不是说「我在那里磕几个头、诵一卷经所增加的福慧」,──那个不能相比的。因为我们心心念念所想到的就是这个法门,所想到的就是苦恼的众生,所想到的是怎样让人家念佛,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这个心虽然是凡夫心,其实就是佛心了。依我们凡夫自己,发不出这个心。

若正念重,则余一切皆轻矣。

「正念」就是为法门、为众生,愿往生的念头。如果你果然很重的话,其它的私心杂念就轻了。

比如说你在家里面,老公如果对你不好,或者是别人亏欠你什么,你都不会在那里颠三倒四,你都会很轻地看待这些事情。

24. 操持

被境所转,系操持力浅。则喜怒动于中,好恶形于面矣。操持者,即涵养之谓也。

「被境所转」:好了、坏了,马上心里就被它转动了,喜怒上心,好恶就在脸上表现出来了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是因为我们操持力很浅,涵养不够。这个需要磨练。

急躁心,乃修行人之大障,能放下此心,则当体清凉矣。真修行人,于尘劳中磨练。烦恼习气,必使渐渐消灭,方为实在功夫。

就说是在事务当中来磨练自己,烦恼习气,不随着它转,这个才叫真实功夫。这个不容易,但是我们不管怎样,按这个方向去努力。

这一段话,虽说和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,但对我们都还是很有受用的。

25. 静闹

念佛极愿寂静,颇不合宜。有此厌喧之病,现已发现病相。若仍如此,久后则无可救药矣。当静闹一如,在静亦不怕有闹来,在闹时我心仍静,而不生憎恶,则无惊厌魔事发生。

有人念佛极愿寂静,有一点声音就心里烦燥不安,不能适应,只想跑安静的地方躲起来,从好的一方面来说是他念佛上了路子,只愿意念佛,不愿意受一切干扰,但是过于厌喧求静,而不懂得随遇而安,本身就已是病相,久久不改,将来无可救药。应当静闹一如,随缘念佛。

26. 境界

修净业人,不以种种境界为事,故亦无甚境界发生。若心中专欲见境界,则境界便多。当以至诚念佛为事,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。

修净土的人,只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的目标,也不贪神通,也不贪感应、境界,所以反而很稳当,没有什么境界。如果你天天想见境界,你就会见层出不穷的境界,甚至睡都睡不着,老是让你看见,苦恼得要命。所以,大家这方面要知道,不要追求这些。

越分欲得,为堕落魔外之本。

什么叫「越分欲得」呢?不是你的根机、你的本份能得到的,比如想成圣,想马上得到神通,想之过切,累世冤家就会乘虚而入,变做种种境界现前,让你一见欢喜,不知不觉、心甘情愿就入了魔,一旦入魔,佛祖现前也拉不回头,因为他受魔摄持,自以为得道得通,全体邪知邪见,偏在佛法正道之外,对佛祖诚言绝不信受。这也是因为我们器量不够。果然是法器,对这些不贪图,稳稳当当,只求往生成佛,这个人就有大器量,就有大定力,就是大根机,他不会东看西看,随风倒浪,东西飘摇。他内心很稳定,「我就求生西方成佛,你千万事情都不能动摇我。你说得再好听、再美妙,我不被你动摇!」这个就是有根机,这个就是有定力。

常有境界,当是未曾真实摄心,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。

这也是因为有人写信说:「我总是见到境界,感到很苦恼。」大师就回信说:这个是因为你没有真实摄心,只是念佛做场面的功夫,所以这样稍微一静下来,内心就有杂念,现出种种妄境。如果你真实摄心,像刚才我们念佛,一句一句,踏踏实实,稳稳当当念,这个必然能够消业障、增福慧,不可能有过多的妄念、过多的妄境来显现。

恐是魔现,正宜认真恳切念佛,彼魔自无容身之地。如明来暗自无存,正来邪自消灭。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?譬如恐强盗来,自己先将家中护兵,移之远方,令勿在家,则是替强盗作保护,令其了无所畏,肆行劫夺净尽耳。何愚痴一至于此!

有人偶见境界,又不能分别,怕是魔所现,所以吓得不敢再念佛。大师开导说这时更要认真恳切念佛。

怎样辨识魔境

魔境胜境之分别,在于经教合不合上分。

说见到境界了,到底是入魔的境界,还是念佛相应的境界呢?怎么分别呢?有的人就不能分别了,往往把魔境当作是好的境界,「我见到佛了,佛在我耳朵边跟我讲话,天天给我讲啊,佛告诉我应该怎么怎么做。」其实都是入魔境。师父跟他讲再多,搬经典他都不听,他说「我们家的佛讲的,你讲的不对」。

是魔境还是胜境呢?就看他和经教所讲的吻合还是不吻合。

果是圣境,令人一见,心地直下清净,了无躁妄取着之心。

果然是那种很殊胜的圣地的境界,你心里面当下清净,没有躁妄心,没有执着心,没有贪图欢喜,觉得了不得那样的心,没有!当下心里面清凉清净,这个就是善境界。

若是魔境,则见之心便不清净,便生取着躁妄等心。

或者贪图欢喜,或者起躁妄心,或者起取着心,这样就不是圣境界,是魔境界。

佛光虽极明耀,而不耀眼。若光或耀眼,便非真佛。佛现,则以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之理来勘,则愈显。魔现以此理勘,则便隐。此是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。

见到境界,如果真的是佛菩萨,光虽然非常明亮,但是不刺眼,而且没有影子;如果是魔所幻现的,光会刺眼,也会有影子。同时,用经中所说的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的道理来对照,你如果把这个正念提起来,果然是佛,会越来越清晰,你的心也会越来越安静,越来越清凉。如果是魔的境界,你正念思惟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」魔相就消失了,就没有了。

是真佛,还是假佛,这样来分辨。一、看是否合乎经教。二、看是否引起心境躁妄。三、看光是否耀眼。四、看能否经得住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

凡修行人,心要有主宰。见好境界,不生欢喜,见不好境界,不生畏惧。能如是,则所见境界,皆能作助道之缘,否则皆作障道之缘。

修行人心里要稳定,要有主张,见好的境界,不贪图欢喜;见坏的境界,不生恐怖、忧惧,这样的话,你不管见好境界、见坏境界,都会成为助缘,为什么?我见好的,我不贪图,说明我可以更有进步;见坏的,不害怕,自然魔退,魔退我就道业增长。如果不是这样,见好的,你就贪图欢喜,狂,这个时候,你反而退堕下来,你只能如此;见了坏的,你害怕,你给他吓住了,所以,都成为障道之缘。是助道之缘,还是障道之缘,在于你的心是不是稳定。我们只念这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好坏不生忧喜,这样自然很平淡、很平常、很平实,实实在在,都有进步。

27. 遇病

世间不明理之人,一有病,不是怨天尤人,便是求神祷鬼,徒增业障,有损无益。痴痴然唯求速愈,不唯不能速愈,反更添病。人生在世,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。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,唯有放下万缘,一心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一心求佛慈悲,接引往生西方。不可求病速愈,只可求速往生。求病愈,若寿尽,便不得往生。求往生,若寿未尽,则速得痊愈。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,有怕死的心,就不得往生了。

念佛人遇病苦,有三要、四不可。

三要:一、要放下万缘。二、要一心念佛。三、要速求往生。

四不可:一、不可怨天尤人。二、不可求神祷鬼。三、不可求病速好。四、不可怕死。

这样决定业障速消,如寿不该终,病也能速好;寿命当终,也能顺利安然往生,生死两全。不然的话,只能增加业障,病更加重,寿尽也不得往生,两头落空。

28. 任业

求生西方者,不可怕死。修西方人,今日死也好,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。一切任彼前业,不去妄生计较。

我们这一生的寿命长短,是贫穷,还是富贵,是健康,还是多病,这个都是过去的业力。我们不妄生计较分别,只是念这句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有病也念,无病也念,长寿也念,短命也念。活一百二十岁也好,也不觉得说嫌多了;明天就死了,也更好,明天就往生。这样,心里很实在,往生西方全凭阿弥陀佛,佛什么时候来,我什么时候走。

有人生病了,「阿弥陀佛,你快点来呀」;身体一好,「阿弥陀佛,你慢点来呀」。不实在。

你就很实在,阿弥陀佛都会知道,祂会不早不晚地来,你就等着阿弥陀佛接你就好了,不要自己在那里喊。

我等但老实念佛,只求临终往生即已。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,一任其水到渠成、春来花放。倘先设一想念,便反成障碍。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,正在严冬而欲花放,若能得者,便属怪事。

大师讲得非常的生动啊!

他说我们只管老实念佛求生西方,这一辈子我是贫穷、富贵,是通达、还是多有障碍,这个都不管。世间的事情都随缘,随缘过。像什么呢?

「水到渠成」:水流过来了,自然形成一条渠了。

「春来花放」:一切都随缘,你看这个多自在!春天来了,花就开了;春天没有到,严冬之时,你希望百花怒放,这个能开花才是怪事;断了水源,还希望能够成为一条渠,这也是怪事。

比如我们要建寺院,我们要规划道场,我们要办什么事,缘份没有到,你干著急,你是自己拿自己过不去。缘份到了,不用你着急,自然就成了。所以,我们只是观察因缘,我们念着佛,等着缘份成熟。当然,等也不是坐在家里等,积极的施为和随缘的办事,这两点也不矛盾,尽到我们的心力,尽到我们的本份,剩下的事情自有阿弥陀佛安排和我们个人的福报及业力。你没这个福报,你想再多也没用。

所以就要实实在在地去做。只管念佛,世间这一切事情,就随因缘去走。如果事先做一个想念,事先自己定了一个标准,这样就在心里构成障碍,就过得不安乐;过得不安乐,是自己找的麻烦。

踮脚走路喻:不要做样子

像我们走路一样,走路要脚踏实地,一步一步地走,不要踮着脚跟走,踮着脚跟走路走不长远,走得很累。矮一点就矮一点,也不错啊!瘦就瘦一点,也挺好啊!胖就胖一点,也挺庄严哪!都不错嘛!你的本份就挺好的,阿弥陀佛说:「你这样就可以了,你是标准的念佛人,就好了。」不要做样子给别人看,累死你,这样不实在。

念佛之人,当存「即得往生」之心,若未到报满,亦只可任缘。

我们念佛的人,随时准备往生,「今天死就今天往生」——「即得往生」。但是,如果我们的业报还没有满,也只好任缘了。

其往生之期, 任缘迟早,不可预作一「即得往生」之心。

我们什么时候往生,任我们过去的业缘,任阿弥陀佛来接引。不能自己就定了说:我什么时候立即就要走了。

念佛不想增寿

也有莲友问:「我念佛是想早一点往生,但是听说念佛能够增寿,这个不是矛盾吗?我不想增寿啊!」

我说:「这个你不要担心,你念佛想早一点往生,阿弥陀佛也会满你的愿;但如果是念佛赚来的寿命,那个寿命是很安乐的,不会多病多灾的,你会很安乐、很祥和、很稳当的,走的时候很潇洒自在地往生。」

29. 戒偏

尽报投诚,乃吾人所应遵之道。灭寿取证,实戒经所深呵之言。

「尽报投诚」,尽我们的寿命,尽我们的业报;一心归投阿弥陀佛,诚心诚意。业报一到,自然往生,毫不耽搁。这样是我们应当遵守的。

「灭寿取证」:你本来寿命没有到,还有二十年,你非要拿一根绳子给它断掉了,想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,早点往生。这样是戒律所不允许的。

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,不当刻期定欲即生。

尽我们的恭敬诚意,可以求快点往生,不愿意活七老八十了。但是,不能自己就预先刻期定一个时间,说「我在某一个时间一定要往生」,这样一定会发生障碍。

学道之人,心不可偏执。偏执或致丧心病狂,则不惟无益,而又害之矣。

像那样的心,就是不够柔顺。我们念佛的人,心要柔顺。所谓柔顺,一个是随顺业缘,一个是随顺阿弥陀佛的迟早来迎接,什么时候接,我什么时候走,不要过于偏执,偏执往往会起毛病。

劝止定期往生

大约半月之前,有莲友告诉我说,一位老菩萨,今年八十三岁,说她再过七天就要过生日了,她准备在她过生日之前往生极乐世界。现在开始不吃不喝,问我行不行?

我说:「看年纪,八十三岁也可以走了,但是,准备七天不吃不喝,她有什么特别的往生征相吗?」

「没有。」

「身体好吗?」

「身体还好呢!」

「子女孝顺吗?」

「子女对她也不错!」

弄得周围的人都知道了,人家都劝她:「你不要这样啊!」

她说:「我不能听你的,我就听法师的。」

莲友说:「师父,你讲一句就行了。」

这个事关重大,不能不讲啊,我就跟她说:「念佛之人,心要柔顺,往生净土一任阿弥陀佛,寿命长短一任过去业缘。你既没有特殊的事缘,提前敲锣打鼓地让人家都知道,你过七天就要往生,就开始不吃不喝,到时候必然发生障碍,不要这样。你只管任缘念佛,等佛来接引就好了。」

后来莲友说:「师父!可欢喜了!也同意了!你讲这句话管用了!」

30. 瑞相

我们很多人希望临终有瑞相,大师说得也很恳切。

临终之瑞相,不必预为期冀。但平时念佛相应,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。

因为往往有这样的心,就要做样子,心就不柔顺,不是随缘。他自己说:「我一定要站着走,我一定要坐着走。」这就不是完全靠倒阿弥陀佛,他就有一个心要怎么怎么样,这样就会分叉,就会有障碍。

我们有没有到那个境界呢?如果有这个功夫,你不用这样讲,自己心里就知道,也不必提前吆喝;如果没有,到时候要硬撑,这就起麻烦了!

所以说不要预期,只贵平时相续念佛、信愿念佛,顺应阿弥陀佛的誓愿,到时候自自然然地随佛去往生就好了。

谁知道我们临终是什么样的走法呢?说不定在半路上,说不定在厕所里脑溢血了,说不定遇车难空难。这些事情我们都不能预期,只是我们现在好好念佛就可以。

傅闪老居士老实念佛走着往生

陈贤居士大约十天以前,在菲律宾的马尼拉遇到一位莲友,今年六十多岁了,他外婆往生就很殊胜。他外婆,叫傅闪,信愿寺的信徒,一九七六年,她八十岁,因为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,十四到十六,寺院做三天法会。七月十六那天,她大清早到寺院参加法会,衣服穿得干干净净,鞋也换得很干净。她平常带小孙子,这个小孙子穿衣、拿鞋、拿袜子都找奶奶,奶奶很慈悲。但那天早晨小孙子问她找袜子,他奶奶就呵斥他,说:「你从今天开始,袜子你要自己找了,不要找你奶奶了。」──看来这个老人家预知时至,所以,她事先做这样的安排。

下午,这个老菩萨在大殿里跟她女儿一起念佛,就告诉她女儿说:「我看见金童玉女来了。」她女儿一看,什么也没看见,就看见两只蝴蝶,在那儿飘飘地飞。

等会儿法会结束了。她和女儿一起离寺,跨出寺门时,女儿喊她,她就站在那里不动了,没有声音,头低下去了。

「妈妈怎么不动了?是不是看到地上有什么呀?」女儿就回头过来,看看地上也没有什么;再看她母亲,也没有反应。拍拍脸,没有反应,摸摸鼻子,没气了!

你看,她是走着路,走着路就往生了。还有的人是坐着往生,还有的是站着往生,她是走着就往生了。

这个老菩萨平时就念佛,她不识字,你看连佛菩萨来接引,她都说不清,叫金童玉女。金童玉女是民间所讲的话,就代表好,不是一般的人,其实就是佛菩萨来接引。往生的时候,边走边走,她的神识,就在这个过程当中,就随佛接引往生西方了,人就站在那个地方了。你看,多么的殊胜!她没有事先打广告,说「我要站着走,走着走」。她如果事先打这个广告,怕走不了。她就是老老实实念佛,就是一个愚痴人。

她就是很自在,我们很羡慕她。我们很羡慕她怎么办?我们自己就实实在在念佛。

青岛张氏实实在在念佛往生

再讲一个故事。在《影尘回忆录》里边,倓虚法师讲的。

青岛有个姓张的妇女,她有两个孩子,一个大概七八岁,一个十来岁,丈夫是在码头上拉脚力车的,可见是很贫寒的一个人家。那时候倓虚法师在湛山寺讲经,讲念佛,她也去听。听了回来就念佛,她一想,「好啊!家里也穷,事情也多,还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念佛法门」,她就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……」。她的年龄也不大,孩子才八岁、十来岁,她也就三十来岁吧,过去人结婚也早。

有一天早晨,他丈夫就要拉车出门了,她就跟她丈夫说:「某某人哪!从今天开始,你要好好带两个娃过日子了。」

他说:「你到哪里去啊?」

「我要到佛国去了。」

她丈夫平时没有信仰,她自己信佛念佛,估计她平时和丈夫也没有什么交流,就自己念佛。

她丈夫一听就恼火,「哎呀,你还往生佛国呢!我们家穷得还不够啊?你还跟我来这一套。」意思是说:「这是人家吃饱了饭、没事干的人在家里念佛,往生佛国。我们家这么穷,带两个娃,还要烧饭做菜,我还要出去拉车,我们家这么穷,你还不够!你得了吧!」冲她一句,自己就头也不回,又去拉车了。

这个妇女心里边也不惊动,也没有说「我今天往生佛国打招呼,你还骂我一句」,她一点也不气,心里很安定。两个小孩叫来,说:「你们从今天开始,要好好听爸爸的话,跟着你爸好好过日子,妈妈要走了。」这两个小孩哪听得懂?就出去玩了。

一直玩到中午,这两个孩子就要回来吃饭了,喊:「妈妈!」妈妈也不理他们,再喊也不理,妈妈坐那个地方;去推她,也不动。小孩一看,感觉情况不对,怎么妈妈跟平常不一样了,一点儿也不理他们了,就吓得哭了,哭着跑出去。邻居跑来一看,原来张氏坐在那个地方就往生了,鼻息都没气了,就这么殊胜就往生了。

他丈夫知道之后,跑回来悲伤地哭了一场。家里很穷,也没有钱给她下葬,还是莲友们凑一点钱,买了一个薄板棺材,给她葬了。

你看她也有家务活要做,她也没有唱高调要怎么样,实实在在念佛,实实在在往生,是我们念佛人的榜样、模范。

往往很多好像看上去不起眼的人,确实走得很殊胜;平时名气很大的大法师,走的时候,说不定哭爹叫娘的也很多。实在是上智不如下愚,像印光大师讲的:通宗通教之人,往往赶不上愚夫愚妇老实行持。确实如此。

31. 世福

真能念佛,不求世间福报,而自得世间福报。如长寿无病,家门清泰,子孙发达,诸缘如意,万事吉祥等。若求世间福报,不肯回向往生,则所得世间福报,反为下劣。而心不专一,往生便难决定矣。

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的,真能念佛,世间一切福报,不求自得。

32. 佛事

须知做佛事,唯念佛功德最大。做佛事,当以念佛为第一,余皆场面好看而已。作佛事,均当以念佛为事。若念经、拜忏、做水陆道场,殊少实益也。

一般信众喜欢做佛事,但多数是喜欢热闹场面,不知道实际利益。你如果去专念一句佛号,他嫌冷清。他不知道念任何经典、念任何咒语、修任何法门,不如念佛。

印光大师讲得很实在,他说:你念佛,你念一句,人家就听到一句。只要不是懒汉,他都可以随口念;就是懒汉,只要他自己不把耳朵堵起来,你念,他也能听到,他听到了就有利益。诵经就不是这样了,诵经诵得飞快,不识字的人不能诵,识字的人舌头不那么灵活,也不能跟着诵。懒汉能诵还想偷懒,别的不懂的人也听不懂。这样,诵经的利益根本就比不上念佛。

把你的佛给我

大师也举了一个例子:

无锡一个年轻人,二十几岁,得了重病,也是因为过去的业障,不好死,死不了。

他就跟他爸爸讲:「爸爸,把你的佛给我,我就好走了。」

他爸爸说:「我也没有佛啊!」他爸爸没有信佛,也没有念佛。

「你答应一声就好了。你答应给我,我就可以走了。」

爸爸一看儿子都到这种程度了,管他有没有,「好吧!答应你。」

这一答应,他儿子当下安详落气,就走了。

他后来感到很奇怪,就问寺院里的师父:「你看我这怎么回事?我儿子走的时候,说把我的佛给他,我也没有佛啊!我怎么答应他,他就好走了。」

师父就问:「你是干什么的?」

他说:「我是厨师,专门做素菜。寺院里打佛七,我就到寺院里做菜。」

师父说:「好了!有答案了!」什么原因呢?因为寺院打佛七的时候,他在厨房里做菜,人家在佛堂里念佛,每一句佛每一句佛他都听到了。他听到了,都藏在八识田的种子里边,每一句佛的功德都有。他自己都不知道,可是鬼神知道。等他儿子要走的时候,这些鬼神、冤家债主知道他爸爸有功德,因为他们都在苦恼当中,只要他爸爸答应说把佛号功德给他,那么这些冤家债主就可以仗佛号的威神功德离苦得乐。

印光大师讲:如果是诵经,他能得到这个利益吗?不能!而且他还只是不经意地听,如果他自己很认真地每一句、每一句跟着念,那功德更大,效果更明显。

\

地藏弥陀比较

凡做功德,仍以念普佛为是。

做功德超度,或者是回向求福,还是念普佛,就是念阿弥陀佛。

不必改念《地藏经》。

这是有人提到《地藏经》。当然,其它的,《普门品》啊,别的经典,拜千佛、万佛啦,拜什么忏哪,通通不需要!你都以念佛为主。

地藏菩萨救苦心切,然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、令得往生,则又相去悬远。

地藏菩萨威神不可思议,「救苦心切」,但是跟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比,那又差得太多了。

念佛一法,超过一切,或荐亡,或祈亲寿。并一切所求,皆可如愿。

超度亡灵,任何法门不如念佛。对于亡人,对于现在的人,利益都没有比念佛更大的了。或者亲人已经亡故了,或者祈祷我们的亲人延寿,或者祈求世间一切,都可以念佛而求,都能如愿。

祈求考试如意,念佛也有效果

真的是这样。弘愿寺每到五月份、六月份,就有很多学子要祈求他们考试如意、增长福报,我们都给他念佛,都有效果;祈求父母能够转健康,或者说久病的要速往生,都有效果。弘愿寺专门念佛,其它所有佛事一概不作。

总之,念佛能够增长我们的福报。如果一个人有智慧、没有福报,你也考不上,或者考不上理想的大学。为什么呢?凭智力你是能考上,但是一出门,结果拉肚子,考试临场发挥失常;路上塞车,结果你晚了半个小时;平时做得好好的题目,考场一看,晕掉了。这就是没有福报的表现,平时学习好,临场考试发挥不行,这样的人很多。平时学习不好,临场考试有超常发挥的人,他就是有他的一种好处和福报在。这个学生他自己对佛有信心,就容易得佛加持,我们再念佛回向,让他的冤家债主不来干扰他,让他有正常发挥,甚至超常发挥。这个都是有作用的。

以求生西方为主

下面大师讲,虽然说世间的一切求,你诚恳相求,都能如愿:

但以求生西方为主,万不可求来生福报,若求来生,便无往生之利益矣。

你今生的什么都可以求,来生的什么都不能求,来生只求一件事——往生西方。你今生要儿女孝顺、工作顺利、贵人相助、身体健康,你都可以求。但是你千万不要求来生富贵,来生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因为你一旦求来生的话,就说明你不想往生西方,这样你就失去利益了。

今生利益虽然可以求,但是你要搞准了,不要等阿弥陀佛来接你了,你还舍不得,就麻烦了!大事你得分明白。

33. 结社

或谓「念佛求生西方即已,何必结社?」

「念佛嘛,自己求生西方就好了,何必搞一个什么念佛组、念佛社,有什么必要搞这个组织呢?」

印光大师就说:

是不知世间万事,须待众缘相助,方得有成,况学了生脱死之无上妙法乎?

说这样的人,不了解世间的事情要靠众缘才能促成,何况我们了生脱死呢?

人之常情,若无依倚,则多涉因循怠忽之弊。

凡人之常情,如果说没有互相依靠的话,他往往就会懈怠因循,自己找偷懒的机会。

大众同居,功课有定,虽欲懈怠,亦不可得。

大家都在一块儿,定了规矩,几点到几点念佛,你一个人不参加,也不好意思。所以想懈怠也懈怠不了,一打板你就要起床,你不起床,也不好意思,都要来念佛。

功课之外,其奋发精进者,即可摄彼懈怠者,勉力而行。

\

一天两堂课、三堂课、五堂课,念完之后,你也可以放松了。看见别人很精进,自己也受到启发:「哎呀!我也道心提一提。」这样也能引导自己。

人皆前进,谁甘后退?彼此相辅,其行易成。

大家都在往前跑,自己往后退,也不甘心。

这样大家互相烘托,就像炭火一样,一块炭火很快就熄掉了,十块炭放在一起,大家你烧我、我烧你,熊熊烈火就燃烧起来了。大家在一起念佛,你激发我,我促进你。这样定好规矩,互相促成,「其行易成」。

或有所疑,及有所见,有可决择。

大众共修尤其还有这么一个好处:如果有人教理不懂,有所疑问,或者有什么见解,有通达净土教理的人,你可以问,善知识可以给你决择。你一个人就没有这样的机会。

每假暇时,请诸耆宿,略示净宗纲要。则邪正去取,了了分明。

有时间,请那些对净土法门要义了解的老修行,给我们讲讲净土法门的要点、纲宗,让我们心中明了,自然就能去邪存正。

有此诸益,故古人咸以结社为倡导。

免懈怠,促精进,能决疑,知邪正,有这样的种种利益,所以就提倡结社念佛。

当然,有一种情况另当别论,就说你本人对于念佛法门已经很清楚了,「我听得明明白白,就念一句佛。公众里面人多嘴杂,烦恼多,我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家念佛」,那你就一个人念佛就好。

总之,适合自己的根机:如果个人念佛不容易成就,我就选择大众在一起念佛;如果大众在一起,觉得妨碍,那我就一个人念佛。所以自己来看。

对于多数人来讲,参加念佛组、念佛社来念佛,还是有好处的。

34. 助念

助念须专一念佛。若至将终,并《弥陀经》亦不念,方可令命终人心归一处。临终助念,以专念佛号为主。

真正助念,就是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助念是助人念佛,不是助人念经、念咒,因念佛与佛本愿相应,能蒙佛光照,得佛接引。在这个关键的时候,就是平常参禅、诵经不念佛的人,一切都要放下,专念这一句佛了。而平常念佛人,临终时有人来助念,反而念《普门品》、《地藏经》等,完全是不懂道理,门外汉。

三时系念 非助念法

现在也有人时行用「三时系念」来做助念佛事,也是外行。大师说:

三时系念,乃后人所著,冒中峰国师之名。乃平时提倡之派头,何可用以助念?着此书者,实不知助念之道。而世之不知净土法门者,以为助念佛事,亦可慨也!

助念不要音调太长

还有临终助念的时候,不要唱太长的音调,因为临终的人心力很弱,忆持力很弱,唱得太长,高低起伏,太累,他跟不上,第二字出来,第一个字已经忘记了,他不知道念的什么了。弘愿寺助念都是直念六个字,不唱,很简单。

有莲友病重时,他不要人家助念,结果助念的人说:「他业障重啊!不让我们念佛。」其实不是他业障重,是你不会念,搞了一大帮人在那里……因为临终的人心力很弱,他怕吵杂,怕这种起伏。

我有一个表姐,念佛很虔诚。她有一次得了很重的病,后来就告诉我说:「得重病的时候,不希望人家来念佛,只愿自己念。念佛机也不愿意听,念佛机那个调子拉得很长,把它关掉,自己念就好。」

所以,我们大家要懂得这个心理,临终助念要选平稳、安和、速度快慢适中的佛号。先可以念六字,如果到快要不行的时候,可以转念四个字。

所以,大家助念要有方法,要善于观察。

35. 孝亲

成就亲往生,即是成就亲作佛。世间尽孝之事,尚有大于此乎?

孝道是人伦的根本,尽孝最大无过于能让自己的双亲往生成佛,永脱三恶道并六道轮回的痛苦。最好的方法,就是父母生前好劝父母念佛,父母亡后自己尽孝为父母念佛,做一切佛事也都是念佛回向给父母。这样功德最大,效果最好,最能尽心。又不论父母有没有往生,我今生必定要往生,我能往生,即能救父母出苦海,所以真孝子,第一自己要求往生。自己都不求往生,纵然花钱请人念佛、做佛事等,决定只是场面上的事,因心不诚恳,父母难得实益。

36. 利他

劝一人生净土,即成就一众生作佛。劝人念佛求生西方,即是成就凡夫作佛,功德最大。

自己念佛,也劝他人念佛。劝一人念佛,就有一人生净土;生净土,就能成佛;成佛,就能普度一切有缘同样往生成佛。这么大的利益,都是由当初劝他的人开始。你看看这个功德有多大。那就完全不是一袋米、一点钱,或者一般的诵诵经,跟佛门结结缘的法门能比的了。你学任何法门,今生如果不了生死,都只属于结缘的性质。

总结

好!我们这次的讲义就学到这里。 两大部分:

第一部分,念佛安心法语:让我们懂得念佛法门的教理,内心具足真信切愿,持佛名号。所谓「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;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」「彼佛本誓,重愿不虚,我今称念,必得往生」,心里踏实安定。

第二部分,念佛实修法语:是对我们实际修持当中很多具体事情,有一个规范指导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经全文

  • 心经诵读

  • 心经讲解

版权所有:心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