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经验的老居士可能不太会出问题。年轻女居士,刚接触佛教,不太懂规矩的,在初接触中青年男上师的过程中,要怎样保护师父和自己呢?有些西藏的年轻法师、仁波切去台湾,最后有些还俗,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女弟子的主动追求。
一直呆在寺院里,没见过这阵势的,其实也难怪要心动。如果真的爱佛教,就应该爱师父。爱师父,不是要爱到抢回家去,而是应该自觉主动地规避错误。一个人出家不容易,修行不容易,把他引诱回世俗中去,那实在是真的很糟。
何况和尚还俗能做什么?我经常说的,还俗卖烧饼?!其实一个和尚,他的主要魅力,说穿了就是那个法衣。脱掉法衣,他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人,因为他既不懂赚钱,也没有社会生存能力。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弘法利生,你去把他这个价值给破坏掉了,难道就是把他放在家里为你一个人念经?这有意思吗?
作为女性弟子,尤其年轻——再加一条——貌美的,
若有机会频繁地和年轻男上师接触,要怎样去做,也是很重要的事。有时候有的师父腼腆,不好意思直接呵斥,弄到最后就呜呼哀哉了也。
第一件事,我亲眼所见:管好你的手。有的女孩子,不懂比丘是不能触碰女人的,讲笑起来,一高兴就把手搭到人家身上去了。如果是个普通男生,那其实很正常,也不能怪女孩子,现在男女交往早就没那么封建了。但比丘,他们是男性中的另类,你的手,不可以往他们身上放。 我见到的这位师父,当即就比较客气地向这位女生指出来了:“请你以后不要这样做,我是和尚。”这就绝对正确。但如果一开始不好意思讲,这天长日久搭来搭去,不出事可能吗?所以第一件,就是管好自己的手。有事招呼异性师父,也不要去扯袖子。很难看的。
第二件事,不可以单独去见男上师。一般来说,比丘师父在接待女众的时候是会讲明的:不要单独来见我。如果人家没有讲,那也应该自觉。最好是带男性同去。实在不行,带女性同去也可以。
第三,如果实在没有同伴,而又很有必要去见师父,那么,记得把门打开,不要关门。来往的众人都看得见你们,青天白日,不会有什么流言蜚语。如果情况特殊,不合适开门,怎么办?开窗。把窗都打开,窗帘不要拉。总之,不能创造那种隐秘的单独相处的环境。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,其实打电话是最合适的,能不见就不见。
第四,哪怕是拥挤的环境,也不要跟师父坐太近。半尺的距离无论如何总归是要的。
第五,电话不要乱打,尤其不合适的是向比丘师父倾诉感情问题。这种事情还偏就屡屡发生。出家人既不能劝和,又不能劝离,这其中的尴尬其实真的只有出家人自己知道。感情不如意,找和尚,实在是不合理的。且这容易产生移情作用,到时候极难收拾。我是比丘尼,哪怕遇到女众来跟我讲夫妻不和之类,我也会明言:“出家人不管这个,对不起。”
第六,和尚就是和尚,长得再帅,再平易近人,也还是和尚。管好你自己说话的方式,不要言语不庄重。不要跟和尚
撒娇,跟和尚撒娇真的很诡异。 你可以很开朗,可以说笑,可以用不着压抑你的性格,不必把自己搞得跟戴着假面具一样刻板,但,上述起码的事情一定要做好。这样做并不会妨碍你依止师父学习佛法。相反,不这样做,则很有可能毁掉你原本挺好的学法前景。因为一个持戒、正直的师父,不可能喜欢一个女弟子跟自己动手动脚,言语轻佻,更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下破坏佛教的影响。如果这个弟子总是那样,那么疏远她是唯一的办法。 记住:
1,男性出家人约你单独到房间“谈谈”,哪怕理由再好,回答他:“不!”如果他伸手拉你的手,除非你正掉在河里,否则,不。如果他对你表演情圣那套,或者开低级下流的玩笑,你能跑多远就赶紧跑多远。这好像都是很白痴不用教的,可偏就有人栽在这些上。普通男人这样做,不一定是坏人;一个出家人做这种事,他绝不可能是好人。
2,引诱比丘破戒的女人,是没有资格受佛教居士戒乃至出家戒的。这是一种极重罪。不是佛不慈悲,是你自己毁了自己。慎之! 附录:学佛女众的几种不如法表现
作者 佚名 不少学佛的女众,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,才来学习佛法的。在学法初期,由于不懂佛理和戒律,在亲近法师或其它男众的过程中,往往发生思想和行为的颠倒和错位。举例表现如下:
1、把师父当精神病医生,不是为求解佛法,而是偏离成为找个可以耐心听自己倾诉的对象,从而产生感情上的依赖。并不依据佛法从自己找出病之所在加以解决,而是一味外求。
2、在与男众的接触中,不重威仪,说话轻慢,身体和语言过于随便,导致对师父的热情多于恭敬。
3、年纪大的女众将自己喜欢的出家人,认做自己的“干儿子”,混乱师徒关系,也混乱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的关系。年纪较轻的女众,内心潜意识中,在男众面前张显自己的欲态,想要获得关注和虚荣心的满足,把世俗的东西完全带到道场中来。
4、不甘寂寞。即使到寺庙参加活动或是听法,也是成为排解寂寞的另一种方法,并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修行的渴望。
5、谈话无所顾及。与法师或其它男众的谈话中废话多于请法,搬弄是非,量窄妒忌,欲态百出,种种暧昧。
6、在学佛的过程中不持戒律,动人道心,欲望不止,情关不禁,滋男女情执以搏众生同情,断人修学心志,不识浊恶,广言情欲,嗔恨时起。 以上种种表现,初学女众当谨慎防范,常观己心,善护念之,有则改之,逐渐令身口意三业清静。戒,是为需要的人而设的。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