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在线网

唐三藏的修行历程—留学那烂陀寺

发布时间:2019-10-12 09:43:35作者:心经在线网

  早在唐僧二十七岁还在长安时,就从那烂陀寺戒贤法师的弟子波颇密多罗口中,了解到这座全印度最宏大、最壮丽的佛教寺院,并对全印度最闻名的学者、佛学权威戒贤法师,产生了无比的景仰。现在,他真的来到那烂陀寺,并且就要拜见戒贤法师了,心不由得怦怦直跳。

\

  那烂陀寺果然名不虚传。这座佛寺共有八个大院,中央一座砖石结构的大殿,是七层楼高的房子,柱子和四壁都有着非常精美的艺术雕塑;八个大院规模宏大,气势雄祎,高高矗立在蓝天下,与周围五十多所佛寺交相辉映,分外壮观。  这座闻名全印度的佛寺,常住的僧人就有四千多人,加上做客或前来学习的和尚与佛教徒,常常有上万人。摩揭陀国国王为了发展学术文化,拨出一百多个城市的收入,作为这座寺院的费用。所以,这里的和尚或佛教徒都能不愁衣食,安心学习。  寺内僧人主要研究大乘佛教,也有一些人对上乘佛教、小乘佛教都很熟悉。他们研究大乘佛教,又大多以瑜伽法门为主。戒贤法师就是这一派的代表。  除了研究佛教,寺内僧人还研究学习佛经以外的各种知识,如前面提到过的因明学、声明学,以及“ 陀”(宗教知识)等等。  那烂陀寺不仅是当时全印度的佛教中心,而且也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。寺内藏书十分丰富,佛教经典可以说应有尽有。此外,还有许多天文、地理、医药、技艺等各方面的书。  早在三年前,戒贤法师就听说大唐有个高僧玄奘来到印度留学,所以一直在盼望他来到那烂陀寺。唐僧到达那烂陀寺的这天,戒贤法师派了寺内二百多个和尚等候在路上,几千人老百姓也都自动出来迎接。他们手捧着香炉和鲜花,又是赞叹,又是欢呼,气氛非常热烈。  在那烂陀寺里,唐僧与僧侣们一一以礼相见。然后,按照这里的规矩,大家簇拥着唐僧,去参见戒贤法师。  戒贤法师已经一百多岁了,在寺内极受尊敬,被尊称为“正法藏”(“正法”就是佛法,“藏”的意思是包含万有;“正法藏”指通晓了佛教全部经典的人)。他见了唐僧,客气地请他坐下,问:  “法师从哪里来?”  唐僧恭敬地回答:“弟子玄奘从中国来,愿拜正法藏为师,请求指点。”  听了唐僧如流的对答,戒贤法师不由得喜上心头。原来,佛教经典包括经、律、论三个方面,也称为“三藏”,在那烂陀寺四千多个和尚中,精通二十部经、律、论的,有一千多人;精通三十部经、律、论的,仅仅五百多人;而精通五十部经、律、论的,更是凤毛麟角,不算戒贤法师本人,一共只有九名。精通五十部经、律、论的,可称为“三藏法师”。那烂陀寺既然是全国佛教的中心,按照教规,除了“正法藏”戒贤法师之外,还应该有十名“三藏法师”。可是许多年来,这个教规一直没有能实现,它成了戒贤法师的一桩心事。现在,唐僧来了,他是精通五十部以上经、律、论的高僧,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“三藏法师”(所以《西游记》里也称唐僧为唐三藏)。这么一来,那烂陀寺的“三藏法师”就满了十名人数,达到了教规的要求。戒贤法师的心愿实现了,怎么能不高兴呢!  戒贤法师对于唐僧寄予很大希望,不仅勉励他在学问上精益求精,生活上也贵宾一样招待他。那烂陀寺每天供应给唐僧担步罗果一百二十枚,槟榔子二十棵,豆蔻二十颗,龙脑香一两,并供给“大人米”一升。“大人米”是摩揭陀国的特产,米烂特别大,煮出的饭香软可口,平时只供国王和最有成就的学者食用。他们给唐僧这么优厚的待遇,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从中国来的高僧,另一方面也是敬重他的知识学问。  在唐僧到那烂陀寺以前,戒贤法师因为过了百岁高龄,体弱多病,已经许多年没有说法讲经了。但是为了唐僧,他决定破例开讲《瑜伽师地论》。每次讲经时,远近赶来听讲的,总是好几千人。戒贤法师为唐僧一连讲了一年零三个月,才把《瑜伽师地论》讲完。  唐僧万里迢迢来到那烂陀寺求学,当然决不会以听戒贤法师讲讲经文为满足。他除了一度巡礼这座寺院附近的佛教胜迹外,在寺里起早摸黑专心致志地修学了五个年头。五年中,他读完了寺内收藏的所有佛教经典,通晓了其中的奥妙,又进一步研究了印度佛教各家各派的学说,学习了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——印度名国的语言。花这一番功夫是非常值得的,这为他以后把印度文的佛经翻译成中文(汉语),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  正如中国古时格言所说:“学然后知不足。”五年后,已经三十六岁的唐僧,并不以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为满足,又辞别了戒贤法师,到各处去游学。  他先到东印度临近孟加拉湾的伊烂体伐多国(印度比哈尔邦),跟两位高僧学习了一年。在以后的两三年时间里,他最东到迦摩缕波(印度阿萨密邦),最南到罗毗荼(皮途,印度买索尔邦班加罗尔一带),最西到狼揭罗(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东南一带)。每到一地,他就虚心向当地的有名学者请教,研读那里收藏的佛经和各种学术书籍,开阔自己的视野,丰富自己的知识。  他这几年游学所经过的地方,都是属于陵谷纵横的热带地区,气候异常炎热。酷烈的太阳晒得他喘不过气,劈头盖脸的暴雨又常常淋得他浑身上下没一块干的地方,幸好他总是把抄录到的佛经包在油纸里,小心保护着不让他受到损失。此外,热带地方的猛兽很多,弄不好就给它们一口吃了。但是,无论是气候的难以忍受,还是种种危及生命的险境,都影响和阻挠不了唐僧游学的意志。他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得更加坚强,并且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,使自己的佛学造诣更成熟更精湛了。  游学了东、南、西印度各国后,唐僧满载而归,回到那烂陀寺,向戒贤法师报告了游学的经过。  戒贤法师问了他一些问题,感到他的学问比出去游学前更渊博,就对他说:  “大唐三藏法师,你的佛学知识已经超过了我其余几名弟子。我想现在就请你为本寺僧人开讲佛经,你看怎么样?”  唐僧听了,深感戒贤法师对自己的器重和信任。他行了礼,回答说:  “正法藏慧眼赏识,弟子十分荣幸。但弟子听说,本寺附近低罗择迦寺的般若跋陀较法师,学问甚好;本寺东南杖林山的胜军法师,研究天文、地理颇有心得,对于《唯识抉择论》尤其精深。所以,弟子打算先到那个地方学习过后,再回来听凭正法藏吩咐。”  戒贤法师见他求学心切,也就点头同意了。唐僧在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学习了两个月,到杖林山向胜军法师学习了一年多。他这种遍访名师、虚心学习的精神,使他的学术达到了成熟,也博得了印度人民尤其是佛学界的钦佩和赞叹。

\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经全文

  • 心经诵读

  • 心经讲解

版权所有:心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