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在线网

唐寅《警世诗》的人生哲理

发布时间:2019-10-13 09:42:54作者:心经在线网
唐寅《警世诗》的人生哲理

  唐寅(1470一1523),字伯虎,号六如居士。苏州吴县人,明代著名画家、文学家,擅长画山水,并人物花鸟。兼善书法,能诗文。与沈周、文徵明、仇英合称明四家。唐寅不仅是一位诗画兼长的才子,而且还是一位佛教信徒。其六如居士之名即取自《金刚经》,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之语。唐寅一生蔑视权贵,不拘小节。他常常与高僧往来,而且还经常借诗文来弘扬佛法,教化大众。他的《警世诗》便是一篇阐释佛理、化世导俗的佳作。

《警世诗》全诗如下:

  措身物外谢时名,着眼闲中看世情。

  人算不如天算巧,机心争似道心平。

  过来昨日疑前世,睡起今朝觉再生。

  说与明人应晓得,与愚人说也分明。

  世事如舟挂短篷,或移西岸或移东。

  几回缺月还缺月,数阵南风又北风。

  岁久人无千日好,春深花有几时红。

  是非入耳君须忍,半作痴呆半作聋。

  但凡行事要知机,斟酌高低莫乱为!

  乌江项羽今何在?赤壁周瑜业更谁?

\

  赢得我时何足幸,且饶他去不为亏。

  世事与人争不尽,还他一忍是便宜。

  举世不忘浑不了,寄身谁识等浮沤。

  谋生尽作千年计,公道还当一死休。

  西下夕阳难把手,东流逝水绝回头。

  世人不解苍天意,空使身心夜半愁。

  唐寅的这首《警世诗》是一首长篇七言古诗,共十六句。诗歌的思想涵盖了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,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。

现分别对这首诗歌的思想评述如下:

  第一,世事无常,顺其自然。

  时序流转,世事变迁,是大自然不可逆转的规律。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。人世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,世事的变化是永无止息的。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骚客对世事的无常发出了无奈的感叹。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曾面对着奔流不止的河水说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意思是说,世事的变迁就像昼夜流淌不止的河水一样永不停息。

  对于世事的无常,诗人感受很深。他认为,面对无常的世事,不应该多动心机,过分谋划不切实际的未来,而应当常怀平常之心,顺其自然。只有这样才会过得安然自得。诗人在诗中开宗明义地指出:措身物外谢时名,着眼闲中看世情,人算不如天算巧,机心争似道心平。过来昨日疑前世,睡起今朝觉再生,说与明人应晓得,与愚人说也分明。诗人认为,世事自有公论,用不着费尽心机,投机钻营。很多时候,世事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如意,与其过来昨日疑前世,睡起今朝觉再生,倒不如顺其自然来得好。因为,很多时候,一个人是无法改变无常变化的。

  为了说明世事无常的道理,唐寅在诗中以各种比喻来说明无常之理:世事如舟挂短篷,或移西岸或移东。几回缺月还缺月,数阵南风又北风。岁久人无干日好,春深花有几时红。世事的变迁,的确如短蓬飘移、残月春花一样变化难测。青春、名位、财富等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。一个高官厚禄之人,很可能因各种原因丢失官位;一个亿万富翁也有可能会变得一无所有。尘世上没有什么事是永恒不变的。一个人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,才能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。

  第二,不辨是非,能忍自安。

  唐代百丈禅师曾说:是非以不辨为解脱。这句话指出了对治人我是非的最佳方法。唐寅对待人我是非的态度与百丈禅师一样,并且还进一步主张将是非当成耳边风,既不听是非之言,亦不传是非之语。正如其《警世诗》中说:是非入耳君须忍,半作痴呆半作聋。赢得我时何足幸,且饶他去不为亏。世事与人争不尽,还他一忍是便宜。人若能够以装聋作哑的态度来对待人我是非,这些是非就会销声匿迹了,自己也能因此避免了许多祸患。人世间有很多不平之事,大多数人都能够忍耐。唯一使人不堪忍受的是人我是非。在我们周围常有一些好事之人,他们整天喜欢到处打听人我是非,然后添油加醋地到处传扬,有时甚至把一些本来不存在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,给当事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;还有一些人,天生喜欢挑拨是非。他们唯恐天下不乱,在张的面前说李的不是,在李的面前说张的是非,他自己却在中间当好人。本来关系很好的朋友经过他们这么一挑拨,顷刻间便反目成仇。

  俗话说,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。诗人劝告世人,对于来说是非的人,我们应对其存有清醒的认识。在这样的人面前,我们首先自己不说是非之言,同时也不听别人的是非之语,更不要去分辨是非的真伪,而是对是非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。一旦你对人我是非不放在心上,这些是非便失去了生存的空间,慢慢地便会自然消失了。

  诗人在这句诗中还讲到我们对待是非要学会忍辱的精神。佛教讲难忍能忍,难行能行,民间俗语也说能忍自安。很多时候,具有忍辱精神也是人生的一大修养。当我们遭受到别人无故中伤的时候,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以牙还牙的方式作为回报。其结果是两败俱伤,而问题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。反之,如果能够忍得一时之辱,不仅可以平安无事,而且还可以使受辱者以此作为奋发向上的动力,日后成为有所作为的人。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是受过屈辱之后才奋发有为的,如韩信甘受胯下之辱,青年时成为护持刘邦的一员大将:春秋时吴越之争,越王勾践战败,忍受甘为吴王夫差奴仆的奇耻大辱,为了不忘国耻,勾践卧薪尝胆,经过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,最终灭掉吴国,成为名扬一时的霸主。

  第三,行事谨慎,宽容待人。

  诗人在《警世诗》中以项羽独断专行,以致乌江自刎和周瑜年少气盛,而致短命的历史教训,来告诫世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要小心谨慎,凡事要细加斟酌,三思而行,且不可意气用事,为所欲为。否则,不仅事业难成,而且还会遭致杀生之祸。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对事情的成败得失深思熟虑,不仅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,而且还能使事业进展顺利,最终取得成功。

  诗人在诗中还告诫世人要以宽容之心待人。其诗说:但凡行事要知机,斟酌高低莫乱为!乌江项羽今何在?赤壁周瑜业更谁?赢得我时何足幸,且饶他去不为亏,世事与人争不尽,还他一忍是便宜。世事本是如此,该属于你的东西,你赶也赶不走,不该属于你的东西,你求也求不来。人生世上,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,不必处处争强好胜,惟我独尊。在我们周围总会有一些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优秀,对此,我们不应怀有妒忌之心,而且应该以宽容之心待人。并尽可能向别人请教,这样既包容了别人,也使自己能不断得到进步。若是时时处处都与别人互争短长,往往会害人不成反害己,落得个追悔莫及的下场。

\

  其实,人活在世上,如果处处都与人相比,你就会永远生活于痛苦之中。因为,在我们周围,比我们更有能力的人多如牛毛,一旦你有了争强好胜之心,你便会想尽一切办法超越别人。而实际上你的能力又很有限,虽经努力你仍居人后,这时你会感觉到过得很痛苦。与其这样倒不如放人一马过得自在。一旦你没有了争强好胜之心,你会发现,其实你过得很轻松。

  第四,看破世事,随缘度日。

  唐寅在《警世诗》结尾几句以十分中肯的语句来劝诫世人应当看破世事,随缘度日。诗云:举世不忘浑不了,寄身谁识等浮沤,谋生尽作千年计,公道还当一死休;西下夕阳难把手,东流逝水绝回头,世人不解苍天意,空使身心夜半愁。

  诗人认为尘世上许多事情都是不了了之,人生纵使百年,也终将在人世消失。纵然你千般算计,万般谋划,无论你的算计成功与否,待到身死命终,你一生为之苦心经营的事业也就此罢休。

  光阴就像无限美好的夕阳一样,只是己近黄昏,使人无从把握;时光又像东流的江水一样,从来不会倒流。尘世上的痴迷之人却从没有看破人世往来代谢的规律。往往作茧自缚,自寻烦恼。假使人人都能看破尘世中的人我是非,成败兴衰之事,则会过得逍遥自得,心无挂碍。

  唐寅的这首《警世诗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诗中言教来为人处世,则不仅可以远离祸患,而且还能够使人看破世事,从而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得失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经全文

  • 心经诵读

  • 心经讲解

版权所有:心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