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经在线网

弟子规的流行让南老师后悔推广儿童读经

发布时间:2019-11-14 09:46:06作者:心经在线网

前言:儒家虽然提倡忠孝,但却并没有让人愚忠愚孝! 后世一些人出于自己的贪心,就利用忠孝的道理,让学生子女们愚忠愚孝!今天那些利用儿童读经而拼命推广弟子规的人,竟让南怀瑾老师后悔当年推广儿童读经,读来真是让人黯然神伤。

南老师后悔推广儿童读经

南老师曾经推广儿童读经,但是现在的儿童读经,很多把孩子搞得死死板板,见到人行九十度鞠躬,一天花八个小时,甚至十个小时,拚命背诵.有的加上戒尺,走上严厉惩罚之路.很多所谓私塾的读经,已经让孩子对读经非常反感,排斥和畏惧.老师知道这些情形说:唉!很后悔当年提倡儿童读经.现在的儿童读经把弟子规视为很重要的教材和教育依据.其实老师推广的儿童读经包含了中国文化古籍和西方经典,并没有要走上复古之路,弟子规这一套把孩子搞得死死板板,这是台湾另有其人推动的,这不是老师的教育理念,

---摘自《点灯的人---南怀瑾先生纪念集》

南老师早在《论语别裁》中就已讲到:

十多年前,有一个哈佛大学博士班的学生,跟我作中国文化的论文,他回国之前,我嘱他回到美国去提倡中国文化的孝道,他说很难。我告诉他这是千秋事业,不是现世功业,告诉他孝道是什么东西。我说,中国人谈孝字,“父慈子孝”是相对的,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,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。“兄友弟恭”,哥哥对弟弟好,弟弟自然爱哥哥。我们后来讲孝道:“你该孝,天下无不是的父母。”这说法有问题,天下的确有些“不是的父母”,怎么没有“不是的父母”呢?这不是孔孟的思想,是别人借用孔孟的帽子,孔家店被人打倒,这些冤枉罪受得大了。

---论语别裁

齐景公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公曰:善哉!信如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父不父、子不子,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?

这就是中国政治哲学了,从古中国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伦常文化的基础上。就是孔子所讲的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这四点。现代的青年看起来,会认为这种书落后到极点,实在应该烧掉。如果我们真了解了,就觉得非常深刻,非常有味道。这八个字上面的君臣父子四字是名词,下面的君臣父子四字是借用来作动词。“君君”就是说领导人作到自己真正是一个领导人,领导人有领导人的道德。(就这“君君”两个字,就可以写一部叫“领导人的道德修养及其哲学”的大书,或者作为政治系或哲学系同学写博士论文的题目。)君是君,领导人就是一个领导人。臣是臣,作干部的有干部的立场,规规矩矩是个好干部,好的宰相,好的辅助人。这个话连起来讲,如果君不君,领导人不是一个领导人,违反了领导人应有的道德,这时臣也不臣了。“父父、子子。”做父亲的是一个父亲,如果父亲作得不合一个父亲的标准,但是却要儿女孝顺,尽儿女的本分,怎么可能呢?所以父母是父母,子女就是子女,这才是所谓的父慈子孝。也就是《易经》上回复的道理。古代的文字很简略,但包括的意义很多。孔子答复了这一点,齐景公非常聪明,他说,好,我懂了。一个领导人自己不站在领导人的本位,越出范围,那么臣也不臣;一个家庭中,父母不像父母,儿女就不像儿女。如果一个国家,政治、社会的风气到了这个程度的话,国家的财富虽充足,我也用不到了,一定要失败的。这一点就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中心思想。

---论语别裁

\

《弟子规》是如何产生的算不算儒家经典!

《弟子规》只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秀才所作,是清朝为了维持统治的一个工具,清朝刚成立,怕人造反,就利用孝道思想叫人别造反避免杀头,从它产生到现在的二三百年间,从没看到有大德伟人提倡!它能算是儒家的经典吗?

南老师在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句话:

康熙深懂得孝这个精神而加以反面的运用。要知道康熙把每一个青年训练得都听父母的话,那么又有哪一个老头子、老太太肯要儿子去做杀头造反的事呢?所以康熙用了反面,

---论语别裁

\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心经全文

  • 心经诵读

  • 心经讲解

版权所有:心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