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失坦然
“得失坦然,进退淡然”是我们共同的人生追求。
坦然是一种阔达。泰戈尔有一句名言:“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,但我已飞过。”没有蓝天的深邃,可以有白云的飘逸;没有大海的广阔,可以有小溪的清雅;没有原野的苍穹,可以有小草的翠绿;没有绝壁矗立的威严,可以有铺路石的平淡……正是有了这种阔达,我们才可以不管处在什么位置,都能直面生活的沟沟坎坎,在征程中披荆斩棘。
坦然是一种胸襟。向往坦然,胸襟必宽;追求坦然,心地必纯;拥有坦然,天地万物必为心役。曹操在初秋时节登上碣石山,看山看水,看到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”,以开阔的胸怀,彰显意气昂扬的豪迈气概。孟浩然隐居鹿鸣山时到山村访友,一路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,在坦然中描绘了山村美丽的风光,描绘恬淡闲适的清纯生活,表现与友人亲密无间的情谊。苏轼几经沉浮,参透老庄,寄身于水,则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”,有“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感悟;跻身于山,则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有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感叹;在赤壁怀古,则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,有“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”的愤慨。无怪乎苏轼在《黄州快哉亭记》中说“坦然不以物伤性,将何适而非快。”是啊,如果胸襟坦荡,不为物欲伤害性情,那么处于任何境地都不会不快乐的。这大概就是苏轼坦然的缘由了。
坦然是悠然的快乐。“钓胜于鱼”就是这样的一种快乐。垂钓者独钓一天,夕阳西下,空手而归。他们的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。对他们而言,最大的鱼就是快乐,最大的收获也是快乐。钓鱼钓来了快乐,也钓来了一天的好心情。孔子的弟子颜回说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颜回把拥有一顿简陋的饭食,一杯淡味的寡酒,一间简陋的草屋,都看成是快乐的事,那么,颜回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,每一年都是快乐的,当然,他的一生也都是快乐的了。王羲之在兰亭作序,兴之所至,信笔游缰,一幅行书前工整而后飘逸。为何这样?王大圣人在序中自有评论:“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”他以景物入怀,以万物入目,无官场的倾轧,无世间的名利,沉醉在笔端的酣畅。所以他悠然,他快乐。
坦然是失意后的自信。有人说:失意是深邃的,快乐是浅薄的。快乐来了,或哈哈一笑,或臻首回味,都可以似一阵风吹过,似蜻蜓点水,不留一点痕迹。失意袭来,像针刺入骨髓,像冰寒透肺腑,长久地铭刻在心灵的深处,挥之不去。失意是人生道路上的逆境。逆境总是有的,“不是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?”认清了这一点,就会坦然处之,以自信扬起风帆。小个子的拿破仑曾横行欧洲,他就说过:“人生之光荣,不在永不失败,而在能屡扑屡起。”
在仕途上,屈原被流放,他坦然处之,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,岂余心之可惩?”;司马迁被腐刑,他坦然处之,洋洋一部《史记》成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;范仲淹被贬官,他坦然处之,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;文天祥就义前,他坦然处之,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;谭嗣同在狱中,他坦然处之,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……
在爱情上,李商隐明知彼此之间的地位和身份不同,却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,他追求的是心灵的呼应;秦观在《鹊桥仙》一词中,更将着这种感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拉长: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;即便是李清照,在与丈夫长久的离别后,即便是“人比黄花瘦”,仍能在清明节的黄昏,独斟赏菊: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”,孤寂的思念里洋溢着旷达。
人生道路上的失意是不可预知的。关键是当失意来临时的态度,是坦然而自信,还是颓唐而失措?也许,张继的经历就可以明证:他没有考中状元,心中悲苦;他避乱江南,内心孤寂。但他就在这种心情下写的一首《枫桥夜泊》名垂千古。试想一下,从隋唐有科考以来,考中的状元郎多如过江之鲫,可又有哪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首诗流芳?唯有张继的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张继正是有了坦然而自信态度,才有了失意后的深邃,有了胸怀的阔达,有了悠然的快乐。
“得失坦然,进退淡然”,我们一起共勉。
版权所有:心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