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盛者其心和平,见人皆可取,故口中所许可者多;
德薄者其心刻傲,见人皆可憎,故目中所鄙弃者众。
在今天我们呼唤伦理道德教育回归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对道德水准的界定和表现仍然很模糊。打开先哲的教诲,才衡量出自己的道德究竟是深厚还是浅薄。它的表现贯穿在我们身、口、意三业之中。
;德盛者其心和平,品德高尚隆盛的人心平气和,这是心善。;见人皆可取,看人人都有可取之处,这是身的善业。举一个看,就包括了听闻、感受,所接触的环境,没有一样不好,都有其可取之处。;故口中所许可者多,所以言谈间都是赞叹别人的多,这是口的善业。行为、言语的善来自心态的平和公正,这是道德的基础,也是幸福的源泉。因为他生活在爱与感恩的世界,时时欢喜,事事欢喜,和大众融为一体,自然得道多助。儒家常说;仁者寿,智者乐,确实是非常有道理、有科学依据的。
;德薄者其心刻傲,德行浅薄的人心地刻薄傲慢,这是心的不善、偏邪。于是;见人皆可憎,看人人都不如自己,个个都有可憎的地方。举出眼看到的做代表,包括耳所听到的言论、自己在一切环境中的感受和认知都有了偏差,而趋向不善。;故目中所鄙弃者众,所以目中无人,对人鄙视嫌弃的多。可以设想, 这样的人当然口中也很难赞叹别人的善心善行,而是愤世嫉俗,怨天尤人,心理极度不平衡。于是他的世界终日凄风苦雨,冷落萧条,更无法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帮助。
最初一个意念的善恶,最终导致不同的生活品质,并不是环境真的有意识有差别,而是自己内心生起了虚妄的分别、想法。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,所以想要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,提升自己的道德。
——辑自《格言别录白话赏析》
版权所有:心经在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