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:杨敬之《赠项斯》赏析
赠项斯
杨敬之
几度见诗诗总好,及观标格过于诗。
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
注释:
⑴项斯:《唐诗纪事》载:“斯,字子迁,江东人。始,未为闻人。……谒杨敬之,杨苦爱之,赠诗云云。未几,诗达长安,明年擢上第。”《全唐诗》收项斯诗一卷。
⑵度:次。
⑶标格:风采,指一个人的言语、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。
⑷不解:不会。善:优点,这里指品质、言行、文学方面。
⑴项斯:字子迁,与杨敬之、张籍、姚合等是同时代的诗人。项斯还没有成名的时候,曾经拿自己作的诗去请教杨敬之。杨敬之见了项斯的诗,便对他十分赏识,并到处替他宣传。不久,京城长安上层社会的人都知道项斯的诗写得好。次年项斯考中进士。后人把这段故事概括成“说项”,成为典故。
⑵标格:仪表、风度。
⑶藏人善:隐藏别人的好处。
译文:
每当看到项斯的诗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,他的诗总是写得那么好。项斯令人赞颂不仅仅是由于他的诗写得好,更主要的是在于他美好的品行和气节。我这个人平生不愿意隐瞒别人的优点,不管在哪里,总喜欢和人谈论项斯,称赞他的美好品德及其脍炙人口的诗文。
赏析:
《赠项斯》是唐代诗人杨敬之的作品。此诗先写作者赏识项斯之诗,更惊叹项斯“标格过于诗”。接着写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,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。全诗语言朴实无华,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。这种难得的、可贵的诗情,使之广泛流传,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。
杨敬之的诗,《全唐诗》仅存二首,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,并且因为众口争传,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“说项”这个典故。
关于项斯,《唐诗纪事》载:“斯,字子迁,江东人。始,未为闻人。……谒杨敬之,杨苦爱之,赠诗云云。未几,诗达长安,明年擢上第。”《全唐诗》收项斯诗一卷,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,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,他才为后人所知。
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,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地推荐了一个“未为闻人”的才识之士。他虚怀若谷,善于发掘人才;得知之后,既“不藏人善”,且又“到处”“逢人”为之揄扬,完满地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。
首句“几度见诗诗总好”,是衬垫之笔,也点出作者之知道项斯,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;赏识项斯,又是从觉得其诗之好开始的。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以后,惊叹他“标格过于诗”,心中更为悦服。对项斯标格之好,诗不直写,却先提一句“诗好”,然后说“标格过于诗”,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。“标格”包括外美与内美,即仪容气度、才能品德的统一。
品评人应重在才德,古今皆然。下文便写到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,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。
“平生不解藏人善”,这句话很占身分。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,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,缄口不言,唯恐己名为其所掩的;诗人于此则都“不解”,即不会那样做,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见。他不只“不解”,而且是“平生不解”,直以高屋建瓴之势,震动世间一切持枉道、怀忌心的小人。诗人对于“扬人之善”,只是怎么想便怎么做,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“互相标榜”;怎么做便又怎么说,也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“自我标榜”。其古道热肠,令人钦敬。做了好事,由他自己说出,更见得直率可爱。本来奖掖后进,揄扬人善,一向传为美谈,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,也有自作表率、劝导世人之意。
此诗语言朴实无华,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。正因为这种难得的、可贵的诗情,它才能广泛流传,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。